博客

后疫情时代的绿色低碳复苏

落基山研究所发布《全球经济刺激四大原则》报告

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给全球各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随着疫情得到阶段性控制,各国政府也开始着手研究经济刺激计划,以期尽快恢复经济秩序。

从经济复苏路径来看,推动全球经济实现绿色低碳复苏,不但能合理利用相关公共资源,更能全面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实现经济复苏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当前的复苏是否以“绿色”为基调,对于下一个十年人类社会是否具备复原力,能否经受住来自自然界的考验,能否真正实现可持续,十分关键。

联合国、主要国家和相关机构呼吁绿色低碳复苏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今年地球日指出,新冠病毒的影响直接而又可怕,但是一个更深层次的危机,即地球的环境危机正在发展,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应当把复苏转变为真正的机会,要为未来坚持正确的方向。

欧洲的复苏计划体现了与低碳化、数字化密切结合的“深度”绿色。4月份由英德两国联合举办的第11届彼得堡气候会议上,30多个国家的环境部长深入探讨了如何在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同时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如何确保全球经济以更具韧性、对气候更友好的方式加快复苏。

在各国政府讨论或出台经济刺激计划的同时,全球各组织机构也呼吁各国将其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气候行动紧密结合,推动经济绿色低碳发展。

5月份,世界银行发布了评估经济复苏举措的可持续性清单,建议长期的经济刺激举措需考虑提高经济与社会韧性以应对气候危机,与现有的长期脱碳目标和战略相一致,减少金融市场、税务以及行政对脱碳战略的阻碍,支持低碳技术的开发或试点,提高能源系统安全。

国际能源署称,应将清洁能源作为经济刺激方案的一部分,重点突出能效提升在经济刺激计划中的重要作用。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近期发布报告,也指出各国在疫情后的经济复苏过程中应大力推动能源转型,抓住机遇推动新兴技术发展,实现2050年应对气候变化目标。

全球经济刺激计划应重点关注可持续性

作为一家致力于推动全球能源变革以应对气候危机的全球智库,我们正密切关注疫情对经济、能源系统等的深远影响以及各国复苏情况,并重点研究全球经济复苏计划的可持续性。

近日,我们发布了《全球经济刺激四大原则》报告,指出全球最有效的经济刺激计划应考虑如下四个原则:

  • 创造就业和发展经济:创造就业和发展经济是任何经济复苏方案的关键支柱。应优先推进能够创造最大就业机会并开发经济增长潜力的投资项目,这将产生巨大的环境效益,并创造数百万计的就业机会。
  • 支持公共健康与卫生并缓解空气污染:公共健康与卫生应该是任何经济刺激方案中的首要和中心问题。应把重点放在支持有潜力改善公共健康与卫生且最需要支持的行业、技术和行动上。鉴于新冠肺炎影响与空气质量之间的明确关联,缓解空气污染应该是任何绿色复苏计划的首要目标。
  • 增强经济、能源和气候的韧性:政府引导的措施使我们有机会重点关注打造有韧性的基础设施,从而帮助我们减轻未来危机的影响。应优先发展有利于帮助人类应对或适应意外冲击或危机的产业、技术或系统。
  • 推进脱碳:如果缺乏强有力的清洁能源组成部分,传统产业就有可能维持甚至加剧高排放发展轨迹。一套有效的复苏计划应优先考虑成本最低、并具备最大潜力帮助全球实现《巴黎协定》目标的投资项目。

中国有望成为引领绿色低碳复苏的引擎

中国已经明确表示了对推动全球绿色低碳复苏的支持。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第11届彼得斯堡气候对话视频会议上提出,“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长期挑战和重大风险,各国在恢复经济过程中应当坚持绿色低碳的大方向。”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解振华对联合国“携手实现更高质量复苏”倡议表示支持,并强调“从新冠疫情中更好地复苏和应对气候紧急情况之间不是零和游戏,我们要立足当前新冠疫情中经济复苏,着眼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目标,通过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路径,实现更高质量的复苏,更有效保护气候和环境。”

中国是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引擎,也是最早复工复产、逐步恢复正常经济秩序的主要经济体,中国在推动绿色低碳经济复苏方面的实践将为全球绿色低碳复苏注入动力,引航全球经济加速朝绿色低碳可持续方向发展,为其他经济体提供宝贵实践经验。

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突出了就业、民生、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报告中未提及GDP增长具体数字目标,而是强调集中精力稳定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同时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高质量发展,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正式布局“两建”,这为绿色复苏奠定了基本方向。

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布局的“两建”,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与绿色复苏的四大关键属性高度契合:

一是当下的绿色复苏,其“绿色”绝不局限于单纯的环境友好,更是围绕信息化和智能化,以技术和模式创新引领和全面提升人类生产与生活各个环节的效率,内涵包括资源利用率、能源效率以及环境成本有效内部化。绿色复苏正是瞄准找破人类生产和生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与破坏这一症结,实现自我发展以及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也是生态文明不同于后工业文明的核心。无论5G、充电桩还是新能源汽车,这些具体领域作为引导绿色新基建的先导领域,带动的将不仅仅是单一行业,而是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全域生产网络的大幅升级,效率的革命性提升,这是实现生存发展与资源耗尽以及污染彻底脱轨的必由路径。

二是绿色复苏将依靠创新来实现。创新不但包括技术突破,还包括创新商业模式的市场机制。创新不能只是个案的标新立异,而应为行业和市场所接受的可行方案。创新将推动市场进一步发挥其资源配置的核心作用,不但是技术进步,更是机制和模式的转型提升。创新将对投资发挥引导作用,避免投资的过度短效,避免被锁定和搁浅。

三是无论工业还是城市化,新型“两建”旨在引导复苏经济的同时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使生态保护与文明进步相互融合成一体而不是冲突。城市作为人类主要活动的载体,将在绿色复苏的理念下加速实现迭代,不再成为主要污染源和风险来袭时最脆弱的环节。显然,绿色复苏环境下对人类自我生存方式的全面反思,在应对疫情给人类社会带来长期挑战的情景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是绿色复苏在中国还将主要与区域发展密切结合,特别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以及成渝双城经济圈,这些区域既是复苏的龙头,也是生态保护、污染防治和能源转型的重心,其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将同时规划、相辅相成,集中体现了复苏的绿色属性。

中国布局“两建”将对绿色低碳消费和绿色低碳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强有力的激励,使之成为中国经济实现绿色低碳复苏的两个主要方向。具体而言,在绿色低碳消费方面,体现为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力度,更大规模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新建建筑绿色建筑标准,更大范围地推行绿色低碳产品政府采购,引导和支持绿色低碳个人消费;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加大投资新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特高压输电、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并加速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建设。

此次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凸显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应对全球性危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面对全球环境、公共卫生和气候危机,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形成共识、加强合作、化危为机,以绿色经济复苏为抓手,似是最终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唯一路径。未来,我们期待中国在这些方面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加快绿色低碳复苏,并引领全球经济的绿色低碳复苏。

文章主要观点已发表于2020年6月1日出版的《中国能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