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5日

驱动资金高效分配 加速企业低碳转型 “链接全球南方,从香港出发:打造能源转型的金融与专业高地”工作坊顺利举行

9月12日,在第二届香港绿色周(Hong Kong Green Week)期间,由香港大学气候与碳中和研究院、气候债券倡议组织、落基山研究所联合主办的“链接全球南方,从香港出发:打造能源转型的金融与专业高地”工作坊(HK-in-the-World: Positioning Hong Kong as a Finance and Expertise Hub for Global South’s Energy Transition)顺利举行。此次工作坊主要聚焦香港作为区域可持续金融中心的重要作用,围绕多边合作与区域协作、转型金融机制、跨境投资与融资工具创新等关键议题展开讨论,旨在探索如何充分发挥香港独特的金融优势与市场环境,支持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EMDEs)能源转型中的融资需求,并进一步加强相关能力建设。来自监管与政策制定机构、多边开发银行、金融机构、服务提供方、企业及智库等的多方专家与代表参与本次会议。

「香港绿色周」由香港金融管理局举办,是香港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年度盛事,本届以「共铸可持续未来」为主题,为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提供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共同探讨当前最迫切的议题。本次 “链接全球南方,从香港出发:打造能源转型的金融与专业高地”工作坊中,气候转型计划(Climate Transition Plans,下文称为“转型计划”)更是作为可持续金融架构中的核心支柱,受到广泛关注。随着各国气候披露要求不断强化,企业制定并实施转型计划已日益紧迫。

会上,落基山研究所常务董事兼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婷介绍了针对企业和金融机构转型计划的研究和洞察,涵盖其定义、披露要求、标准及制定路径,清晰回应了有关转型计划“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大核心问题,为与会者提供了坚实的认知基础。在此基础上,落基山研究所还作为引导方,组织嘉宾围绕如何将理论框架转化为有效行动、克服实施过程中的挑战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助力各方更好地理解、制定并最终成功实施转型计划。

 落基山研究所常务董事兼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婷系统介绍针对转型计划的研究和洞察

落基山研究所项目主管路舒童主持工作坊

“链接全球南方,从香港出发:打造能源转型的金融与专业高地”工作坊现场

1.什么是转型计划?

转型计划指的是企业或金融机构主体为减少其碳排放和环境影响而制定的一套系统性、结构化的策略和措施。尽管目前全球尚未形成统一的终极定义,但纵观TPT(转型计划工作组)、GFANZ(格拉斯哥净零金融联盟)等国际主流框架,一份健全的转型计划通常必须涵盖治理架构、目标设定、行动路径、资本分配和绩效指标等关键要素。

2. 转型计划的定位与功能是什么?

在全球气候目标以及政策监管、市场需求、技术进步等多重因素的驱动下,企业和金融机构亟需制定清晰的转型计划,以更结构化和战略性的方式推进低碳转型。转型计划既是主体应对气候挑战、保持竞争力的关键路径,也是将中长期目标落实为具体行动的重要机制。在主体开展转型活动时,高质量的转型计划不仅有助于内部设定目标和跟踪进展,也便于对外沟通与协调,支持推动转型投融资活动的开展。

具体而言,在由企业和金融机构共同构建的低碳转型投融资生态中,转型计划发挥着关键作用。双方通过转型计划实现信息对称和目标对接,推动资金的精准高效流动:

  • 对金融机构而言,企业高质量的转型计划是其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投资组合减排是金融机构减排的核心目标,因此金融机构在投融资决策过程中,必须将企业的转型战略与行动纳入考量。企业转型计划的完整性与可信度直接决定了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及资源投向。
  • 对企业而言,转型计划是其获取金融机构资金支持的重要支撑材料。一方面,企业在申请转型金融产品(如转型贷款、转型债券等)时,需要提供可信的转型计划,以展示其如何将具体的转型活动融入整体的转型战略当中,进而获得融资支持。另一方面,企业需在年度可持续发展或ESG报告中披露转型进展,这些信息会成为金融机构在进行股权投资和融资决策时的重要依据。

3. 转型计划的实践挑战与破局之路?  

尽管国际层面的转型计划框架日趋完善,但在具体实践中仍处于探索阶段。数据显示,2023年能够完整披露转型计划关键要素的主体不足1%[1]。在转型计划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企业和金融机构主体仍面临诸多挑战:

  • 目标设定的科学性和一致性不足:不同行业、地区和主体类型的减排路径差异较大,导致主体在设定目标时缺乏与自身实际相匹配的科学依据。
  • 内部能力与资源不足:缺乏气候相关的专业人才和工具,难以制定科学的减排路径,并将战略规划细化到具体的技术路径与财务规划层面。
  • 短期成本与长期目标难以平衡:缺乏雄心的转型计划会使主体面临政策、市场、声誉等多维度风险,而过于激进的转型计划将带来过高的经营压力,甚至削弱转型的公正性。
  • 资金资源高效配置难度高:主体需要在不同转型活动间合理分配有限的资金,同时还需在减排目标、业务发展与财务回报之间进行权衡。
  •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大:政策变化、市场波动以及低碳技术发展快速变化,要求主体具备动态调整和持续管理能力。

要破局,主体需要在现有国际框架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契合行业特点与实际运营的实践方法,制定可信的转型计划。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 推动行业指标体系建设:不同行业在排放结构、技术路线、资本需求及政策环境上存在显著差异,可以通过建立反映行业特征的关键指标数据库,形成更具针对性的评估基准,并提升同行业内不同主体间的可比性,增强投资者和监管者的信心。
  • 建立坚实的基础数据支撑:高质量的数据是科学制定、实施和动态修订转型计划的核心基础。通过建设数字化碳管理平台,可以将碳排放信息与生产、供应链和财务等多维度信息整合,提升目标设定与资源配置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并为披露提供更加透明可信的依据。
  • 健全跨部门治理与协同机制:转型计划的落地依赖于资源分配和内部治理机制的有效对接。主体可以强化战略、财务及业务部门之间的协同,将转型目标系统性地嵌入资本支出、投资决策和预算安排之中,从而提高转型计划的可行性,在兼顾短期经营压力的同时,保障长期低碳发展的韧性与可持续性。
推动区域协同,构建高效、连通的可持续金融体系,是全球南方实现可持续发展与能源转型的关键举措。这需要监管机构、金融机构、企业及智库等多方深入协作,共同推进监管政策优化、国际标准协调、市场机制完善、先进经验共享和创新实践落地。香港具有独特的金融优势和国际枢纽地位,在推动区域协作、促进可持续资本流动方面战略意义重大。未来,落基山研究所将持续关注香港可持续金融市场发展,识别企业和金融机构在战略规划、转型计划实施及跨境投融资等环节面临的关键挑战,助力构建更加完善的可持续投融资生态体系。
资料来源:[1] “The State of Play: 2023 Climate Transition Plan Disclosure”, CDP, 2024, 
https://cdn.cdp.net/cdp-production/cms/reports/documents/000/007/783/original/CDP_Climate_Transition_Plans_2024.pdf?1720436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