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6日——今天,落基山研究所主办的“长三角地区居民供暖零碳转型研讨会”在线上顺利举行。会上,落基山研究所发布最新研究报告《推动长三角地区居民供暖升级:热泵开启供暖零碳转型之路》。来自政府部门、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企业等的领导和专家参会,围绕以热泵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居民供暖零碳转型的挑战、机遇、路径及解决方案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建筑供暖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也是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重要源头。2021年,全球建筑供暖与生活热水制备共消耗约15%的终端能源,产生约24.5亿吨碳排放。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预计到2030年,全球建筑供暖面积将在当前基础上增长近12%。
作为我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能源消费最高的地区之一,长三角地区的居民供暖设施长期以来严重落后于实际需求,冬季室内温度无法满足居民对于舒适度的基本要求。一方面,随着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频发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长三角地区居民的供暖需求日渐增长。另一方面,由燃气等化石能源驱动的供暖设备的大规模应用也将产生巨大的碳排放,为当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带来挑战。基于这一洞察,合理选择供暖设备,积极探索居民供暖零碳转型路径变得至关重要。
在此背景下,落基山研究所对以热泵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居民供暖的零碳转型路径展开研究,形成《推动长三角地区居民供暖升级:热泵开启供暖零碳转型之路》报告。报告全面对比分析了长三角地区应用热泵供暖相较于其他供暖设备的优劣势,初步探索了长三角地区热泵供暖的减排潜力及推广路径,并针对不同的利益相关方提出了行动建议。
1. 到2030年,长三角地区供暖将面临大规模、高增幅的实质性转变,超2000万居民将实现供暖设备从无到有,供暖需求将较2020年增加约40%;长期来看,超过100亿平方米的居住建筑将面临近乎刚需的供暖条件改善。
2. 相较其他分布式供暖设备,热泵具有明显的节能减碳优势,是长三角地区实现居民供暖零碳转型的关键。到2060年,长三角地区居民建筑采用热泵供暖相比燃气供暖能够累计减少近6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3. 为实现长三角地区居民供暖零碳转型,建议分阶段逐步推动热泵供暖:o 居民供暖系统转型初期(2020-2030年):居民供暖面积持续上升,推动新建建筑采用热泵供暖。o 居民供暖系统转型中期(2030-2045年):推广热泵作为既有建筑的舒适性改善设备,逐渐降低燃气供暖占比。
o 居民供暖系统全面转型(2045-2060年):居民供暖完全“去燃气化”,实现零碳居民供暖。
圆桌讨论环节,参会嘉宾围绕”长三角地区居民供暖零碳转型的机遇和挑战”从城市规划、电网协同、设备推广几个角度进行了讨论。
气候工作基金会(ClimateWorks Foundation)中国区主任张晓华在会上表示,长三角地区的供暖零碳转型是我国清洁能源转型的重要环节之一。报告围绕热泵的推广和应用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如何以此为基础更加系统化地推动这项工作,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的问题,也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价值。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石文星表示,报告对如何从各个层面推动热泵在长江流域的应用,以及未来供暖系统的升级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当下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如何推动新建建筑逐渐使用高性能的、高舒适度的空气源热泵去替代其他热源,此外,通过科普教育提升全民对热泵的认识也非常重要。
中国节能协会热泵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高屹峰表示,长三角地区对于新建及既有建筑改造的供暖设备需求非常强烈,为进一步提升热泵在长三角地区的应用率,热泵上下游产业链还需要在能效统一评价、技术优化、安装维护、消费者教育等多个领域共同发力。
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生态市政院副总工程师魏保军表示,长三角地区居民清洁供暖必须走高质量“双碳”之路,目前上海、南京和宁波等部分地区开始将供暖纳入总规或在能源配置方面考虑供暖能力的保障,满足日益增长的供暖需求并支撑供暖实现零碳转型。
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战略中心主任陈光表示,终端消费电气化是消费侧结构调整实现城市“双碳”战略的重要手段,要实现配电网与供暖零碳转型的趋势相适应,需提高城市能源系统综合韧性,加强储能系统的建设,利用热力系统负荷转移的能力进行电网的需求响应和调控。
“当前,长三角地区居民供暖已进入高速发展的升级转型阶段,尽快探索长三角地区居民供暖零碳转型路径是大势所趋。长三角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居民供暖方式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典型性,在这一地区推广热泵供暖,不仅可为中国其他地区乃至全球的供暖零碳转型提供借鉴,更有助于共同构建一个更加清洁、可负担、普惠的零碳未来。”落基山研究所常务董事兼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