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29日

落基山研究所发布了最新报告《碳中和目标下的中国化工零碳之路》

4月28日,由落基山研究所(RMI)主办的中国化工零碳转型论坛于线上成功举办。会上,落基山研究所发布了最新报告《碳中和目标下的中国化工零碳之路》。来自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国内外化工企业的多位领导和专家出席论坛,就中国石化和化工行业零碳转型的路径、机遇与挑战、系统解决方案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中国始终着力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并在这一目标指引下,制定全国和各地方、各领域、各行业的行动方案。作为全球最大的主要化工产品生产和消费国,中国的石化和化工行业碳排放占国内工业总排放的20%。化工行业的零碳转型,不仅对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也对全球化工价值链低碳转型至关重要。

《碳中和目标下的中国化工零碳之路》报告

此次,落基山研究所发布的《碳中和目标下的中国化工零碳之路》报告,聚焦于碳中和目标下中国石化和化工行业的零碳转型趋势、短中长期发展路径和技术路线图,为行业零碳转型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报告主要结论如下:

1. 受结构调整、效率提升、回收潜力充分释放等因素影响,化工产品传统消费需求的增长将放缓,而其作为能源、材料等利用的新型需求则有望迎来新一轮扩张。

2. 为实现石化和化工行业的碳减排,可从消费测和供给侧入手,围绕消费减量、产品高端化、终端替代、效率提升、燃料替代、原料替代和末端处理这七大方面展开。

3. 在零碳趋势下,石化和化工生产的能源和原料结构将迎来较大改变。到2050年,工艺流程基本实现电气化改造。化石燃料作为原料占比将降至40%以下;资源循环利用率显著提升,其中,塑料回收潜力有望得到充分释放,回收利用率将达60%以上。与此同时,末端碳捕集封存将得到广泛部署。

4. 未来中国石化和化工零碳生产可能出现三种模式,即依托基地的大规模集中式生产、规模相对较小的分布式生产,及与进口产品竞争的模式。在大规模基地中,资源、成本等因素都将对可再生能源就地制氢、网电制氢,及碳捕集和封存在零碳化工生产中的分配和利用产生决定性影响。

会上,行业领导及专家分别围绕中国能源、工业系统以及石化,和化工行业脱碳的挑战、机遇、方向和案例发表观点。

中国化工零碳转型论坛现场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表示:“化工行业作为整个工业领域的一部分,不可避免要和中国的能源系统零碳化进程挂钩。保守来看,中国能源要实现零碳化发展,需要将化石能源占比从目前的83%降到10%以下,要把‘降’作为主要功课,寻找如何替代化石能源,而不是如何保留化石能源的方案。”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产业发展部副主任李永亮表示:“我国的石化化工企业既面临着碳达峰目标约束,要求总量尽快达到峰值;又面临着接下来要转到碳中和阶段的压力,特别是通过终端产品的需求传导而来的压力。这种发展环境非常考验企业的战略应变能力、技术路径选择能力、科技研发创新能力,及降碳措施执行能力。企业如何将双碳战略与企业战略相统一,降低减碳成本,甚至将减碳变成自身的盈利点将会是一大考验。”

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政策法规与标准研究所所长袁波表示:“中石油绿色低碳转型的技术路线大体分为碳达峰和碳中和两个阶段。达峰之前,坚持节能是第一能源原则,需要发挥加快工艺改进、能量管控与系统优化、加热炉提效等技术的示范与推广作用。在达峰之后,要加快流程优化与工艺改进,能源数字化转型、节能装备技术示范与推广应用,持续提升电气化水平、推广应用绿氢替代及可再生能源项目的逐步扩大等措施,并同步加强对化学品的循环利用。”

在圆桌讨论环节,与会嘉宾还围绕“石化和化工企业低碳、零碳转型的路径、机遇与挑战”和“石化和化工行业零碳转型的系统解决方案“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来自中石化、巴斯夫、壳牌、标普全球、恒力石化、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石化联合会、全球碳捕集与封存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代表参与了讨论。

“本次发布的报告作为落基山研究所中国重工业零碳转型的系列报告第二篇,聚焦于情景展望下中国化工行业的零碳转型趋势、短中长期发展路径和技术路线图。基于这份报告,我们期待与行业领头人、专家和同行通过深入讨论,进一步拓展出真知炽见,以技术支持助力行业转型。未来,我们将与各界伙伴一道,集思广益,深化合作,共同推动中国石化化工行业的零碳转型,持续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做出贡献。”落基山研究所常务董事兼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婷女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