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1日

深化钢铁-汽车协同降碳 推动低碳排放钢规模化采购 落基山研究所发布《需求侧驱动钢铁低碳转型:以汽车行业采购实践为例》

8月19日,落基山研究所在北京举办“从承诺到落地:深化钢铁-汽车协同降碳,探索低碳采购与规模化的关键路径”研讨会,并与中汽数据有限公司联合发布最新报告《需求侧驱动钢铁低碳转型:以汽车行业采购实践为例》。来自钢铁企业、汽车企业、零部件制造商、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等的50余位行业专家受邀参会,围绕低碳排放钢在汽车行业的落地与规模化路径进行深入探讨,以期进一步推动钢铁与汽车协同降碳走向深入,加速低碳排放钢的规模化采购与产业化落地。本次会议由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及中汽数据有限公司共同支持。

落基山研究所常务董事兼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婷发表欢迎致辞,她表示,当前钢铁与汽车行业协同减碳已经由战略愿景进入落地攻坚的关键阶段,推动钢铁汽车协同减碳从“为何减碳”走向“如何推进、由谁落实”至关重要。未来五至十年,中国有能力、有实力成为绿色低碳制造业和绿色低碳产业链的引领者和主要贡献者,需要产业链相关方协同合作,积极应对来自标准、核算、成本、技术等方面的多重挑战。本次研讨会旨在通过“工作坊”式的共创机制,助力企业将转型承诺转化为可操作、可规模化的解决方案。

落基山研究所常务董事兼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婷致欢迎辞

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企业可持续发展部气候事务总监袁圆在欢迎致辞中表示,汇丰银行在2020年制定了净零愿景,在降碳目标设定和支持客户转型的工作开展中,识别出价值链不同利益相关方均面临诸多挑战:例如上游企业反映低碳产品在需求市场和下游驱动的不足,下游企业、金融机构反映信息透明度、数据质量、标准、风险管理等问题。因此,生态系统中各相关方的通力合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可通过研讨对话、试点先行等形式,加速低碳采购等市场机制的部署落地,促进商业模式的规模化发展。

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企业可持续发展部气候事务总监袁圆致欢迎辞

在引导发言环节,落基山研究所重工业与循环经济项目主管薛雨军代表课题组分享了《需求侧驱动钢铁低碳转型:以汽车行业采购实践为例》报告的主要洞察。在全球碳排放标准日益趋严、碳成本持续上升的背景下,需求侧企业正逐步成为推动钢铁行业低碳转型的关键力量。通过采购低碳钢材,下游企业不仅能显著降低产品碳足迹,还能反向驱动钢铁企业加快绿色技术研发与应用。本报告以汽车行业为切入点,重点围绕低碳钢采购中的“定义与标准统一”、“低碳价值实现”两个核心议题,深入分析了低碳排放钢采购的机遇、挑战与实践路径,旨在为钢铁及其下游行业实现协同降碳提供参考与策略支持。

落基山研究所重工业与循环经济项目主管薛雨军代表课题组分享报告

报告发现,当前在低碳排放钢标准方面,全球低碳排放钢定义和核算方法呈现碎片化状态,“绿色钢”“低碳钢”“近零钢”等概念使用混乱,核算边界、温室气体种类及抵扣规则、认证机制各不相同,导致在不同标准下的低碳排放钢评价结果之间无法进行横向比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采购方的判断与决策。为应对这一挑战,报告提出一系列行动建议,包括建立国际互认的低碳排放钢评价标准及认证机制,以及推动钢铁和汽车行业联合制定供应链碳足迹核算指南等。

典型低碳钢标准滑轨阈值比较

在经济性方面,报告提出,成本增加是发展低碳采购的重点挑战之一。以基于绿氢的氢冶金路径为例,其吨钢成本比长流程高27%左右。根据不同技术路线的成本增加和降碳比例,报告将各技术路线与国内普遍应用的《低碳排放钢评价方法》(C2F Steel)的碳效等级进行对应,分析各等级的成本情况、影响因素和变化趋势。报告建议,应强化钢铁产业链在低碳转型中的协同机制,发挥需求侧对钢铁行业脱碳的积极作用,结合需求聚合、长期采购等采购机制,以“钢铁-汽车”为低碳采购的探索性实践,逐步搭建起产业链协同降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与此同时,利用转型金融等工具,为上游产能投资提供额外的经济性激励,并通过政策引导,将低碳指标纳入政府公共采购体系,进一步拓展低碳排放钢的市场空间。

低碳排放钢的碳效等级及其成本增加估算

落基山研究所建筑基建与供应链部门主任李威和重工业与循环经济部门主任李抒苡分别主持了“定义与标准统一”和“成本挑战与破局”两场主题研讨,宝武中央研究院研究员王明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孙锌、中国钢研科技集团钢铁绿色化智能化技术中心绿色化部部长上官方钦和亚洲研究与参与(ARE)中国事务主任贾晓华分别以低碳排放钢标准、汽车碳足迹、低碳钢铁价值实现和金融机制支持为切入点分享了丰富切实的行业洞察。来自产业链各环节的参会专家在圆桌讨论中各抒己见、深入交流,从不同的产业视角分析了落实需求侧驱动的行业进展、难点挑战、实施经验、潜在机制和试点案例,有效促进了产业链相关方的信息互通,并识别出上下游协同降碳的关键瓶颈。参会专家对跨行业交流、标准互认互信、采购机制探索等议题的重要性表达高度认可,为进一步强化低碳采购机制和落实解决方案提供了有效助力。

在研讨会总结交流环节中,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低碳排放钢的推广不仅是简单的技术路径升级,更是一场涉及标准建设、供应链协作、金融创新和市场培育的系统性变革。需求侧企业应在低碳标准、数据核算、采购机制上与供给侧形成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共同推动标准数据互认、经济性提升和产业链协同降碳。未来,各方应持续以切实行动促进标准、数据和商业模式三方面共同发展,推动钢铁与汽车行业从转型承诺迈向低碳采购行动,为需求侧驱动钢铁低碳转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代表性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