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30日

推动建筑领域零碳转型 落基山研究所发布《碳中和背景下我国建筑领域发展的新机遇》报告

 

2024年9月22日-29日期间,落基山研究所在纽约气候周举办系列活动,并发布最新报告之一《碳中和背景下我国建筑领域发展的新机遇》报告详细分析了我国建筑领域碳排放的现状与趋势,从建筑用能脱碳、低碳建材推广、产业链绿色转型、公平普惠四个维度,全面梳理了建筑领域面临的新挑战与机遇,并提出相应的行动建议,旨在通过技术创新、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协同作用,为我国建筑领域的碳中和转型提供支持。

建筑领域作为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来源的重要领域,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2022年,我国建筑领域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高达37亿吨,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32%。尽管在过去十年内,我国建筑领域的碳排放总量已基本稳定,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社会发展,建筑领域仍需要在提升居住环境质量的同时降低碳排放。此外,建筑行业降碳也能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与上游工业产品的减排提供助力,并有助于将更高效、智能、健康的居住环境惠及更广泛的社会群体。因此,面对市场变化,建筑行业需转向高质量、低碳绿色的发展模式,寻找新技术、新模式和经济增长点,以实现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基于上述洞察,本报告结合我国建筑领域发展的最新政策动向和市场趋势,对碳中和背景下我国建筑领域的新机遇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行动建议。

建筑运行阶段脱碳的关键机遇:建筑用能灵活性提升与零碳供暖

建筑运行阶段的能源消费占我国总量的约21%,CO2排放占全国总量的19.1%。从2010年到2022年,我国建筑运行阶段的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超过85%,CO2排放总量增长约40%。在我国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中,由取暖、炊事等带来的化石能源碳排放已达峰,而用电导致的排放则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发掘建筑作为电力灵活性资源的潜力与供暖清洁化是建筑运行阶段减碳的最主要的机遇。

  • 建筑行业的电气化率达到44.9%,在终端用能部门中最高,具有与电网互动的良好基础。
  • 落基山研究所估算,充分挖掘建筑用能的灵活性潜力能够实现全国至少10%的电网峰值负荷削减,避免约5000亿元的电力系统建设额外投资,并实现至少2亿吨CO2/年的减排。
  • 北方集中供暖的脱碳路径应重视余热资源利用,短期可通过热电联产替代燃煤锅炉,长期则需解决跨季节储热、远距离输热和热泵技术综合应用的问题。
  • 南方夏热冬冷地区的冬季供暖应以高效热泵推广为主体,首先在新建建筑中推广,未来逐步扩展到既有建筑的低碳改造中。

建筑隐含碳降低的关键机遇:钢筋水泥降碳与竹木结构推广

建筑隐含碳,即建筑材料的生产、运输到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是建筑领域脱碳的另一个重点。我国建筑领域隐含碳排放量约占全国总排放量的13%。我国建筑结构以钢筋混凝土为主,钢筋和水泥作为主要的结构材料,是建筑隐含碳最主要的来源。推动建筑工程采购低碳建材与推广竹木结构建筑是最主要的减碳机遇。

  • 在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背景下,将低碳指标纳入绿色采购和绿色建材评价。
  • 落基山研究所估算,若在政府工程项目中广泛推广低碳混凝土,混凝土碳足迹可下降约22.5%、每年避免1.9亿吨CO2排放。
  • 仅在新建农宅一个领域,现代木结构建筑能形成约1500亿元的市场,可降低隐含碳约18.24吨CO2/套农房,在全国范围可避免456万吨CO2/年的排放。

 

技术与机制创新:推动低碳建筑技术推广与产业链协同

在 “双碳” 目标引领下,新建绿色建筑与既有建筑节能降碳改造将成为未来十年建筑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建筑领域碳中和过程中应加快关键低碳、零碳、负碳技术与产品的商业化推广和技术集成。以产业链协同一体化、智能化、建筑标准化为代表的新模式,和以碳市场、绿色金融为代表的市场机制,都将成为推动技术推广和市场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 预计到2035年,我国每年新建建筑面积与既有建筑改造面积合计将达近24亿平方米,新建建筑占比降低至58%,既有建筑改造占比升至42%,进入新建与改造平衡的状态。
  • 新建建筑将实现100%绿色建筑,其中装配式建筑占比将达到85%,超低能耗建筑占比也将增至20%,得到较大增长。
  • 落基山研究所分析了涵盖低碳建材生产、低碳建造、被动式节能、建筑设备节能、可再生能源和储能、建筑数智化、建筑废弃物回收和固碳等八大方面的76项建筑碳中和关键技术,平均成熟度达到4.8/6,56%的技术已经实现商业化应用但应用场景有限、竞争力仍不足。

 

 

建筑领域碳中和惠及更多城乡居民

我国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保障房体系、规模最大的存量建筑以及数量庞大的农村住宅。保障性住房、老旧小区、农村住宅三类住房总面积达到近350亿平米,占全国住房面积比例56.5%,居民总量约7.5亿人。随着保障性住房建设、旧城更新与乡村振兴的推进,碳中和技术在这三类住房中的进一步推广将带动居民生活质量提升,有利推动共同富裕与社会公平。

  • 若全国保障性住房提升至二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全面采用装配式建筑并因地制宜发展超低能耗建筑,年减排量约4000万吨,惠及1300万居民,并创造约1.8万亿的市场。
  • 老旧小区普遍节能水平低、能耗较高,尤其是围护结构保温能力较差。城镇老旧小区需采取因地制宜的低碳改造策略。
  • 农村具备太阳能、生物质等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农村建筑通过围护结构改造、可再生能源利用和低碳建材应用可以实现全生命周期脱碳。

落基山研究所常务董事兼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婷表示:“实现碳中和需要系统和公平的能源转型,建筑领域减排不仅对本行业具有重要意义,也能和电力、工业等部门实现协同减排,推动人民生活品质提升、共同富裕与社会公平,因此蕴含着无限机遇。通过技术创新、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协同作用,我国建筑领域有望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为双碳目标和全球净零排放目标的实现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