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8日

落基山研究所举办建筑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系列论坛—隐含碳专场研讨会 发布《建筑隐含碳:低成本、高回报的减排机遇》报告

2022年7月28日,由落基山研究所(RMI)主办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系列论坛——隐含碳专场研讨会”在北京顺利举办。会上,落基山研究所发布了《建筑隐含碳:低成本、高回报的减排机遇》报告。来自建设、建材、地产等行业的专家及一线从业人员出席论坛,就如何提升建筑行业对隐含碳减排的关注度,以及推动建筑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系统化解决方案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论坛活动现场

当前,全球建筑碳排放占能源相关碳排放总量的39%,其中至少1/4来自于建筑隐含碳,即在建材生产、运输、施工建造、建筑改造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预计到2050年,隐含碳占建筑部门全球总排放的比例将上升到50%。未来,伴随着全球建筑业的持续增长及建筑运行能效的提升,隐含碳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但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相较于运行碳排放,业内及社会对于隐含碳及其减排潜力的关注度仍有待提升。

2019年,中国建筑隐含碳排放已达到全社会总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8%,超过更受业界关注的建筑运行碳排放(22%)。探索建筑隐含碳减排的解决方案,不仅对双碳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也是建筑行业变革发展的新机遇,有助于推动行业从粗放式转变为精细化发展,促进绿色低碳建材的采购,推进绿色设计理念的应用,实现绿色低碳建造发展。

基于这一现状,落基山研究所在会上发布《建筑隐含碳:低成本、高回报的减排机遇》报告。该报告旨在填补建筑隐含碳领域解决方案的市场认知空白,通过聚焦建筑隐含碳减排机遇,详细解读在项目设计和施工阶段减少隐含碳的策略,并针对美国市场常见的三种建筑类型进行了经济性分析,从政策手段、地域适用性及新兴材料等角度为全球实现建筑隐含碳减排提供了借鉴。

《建筑隐含碳:低成本、高回报的减排机遇》报告

报告具体结论如下:

  • 建筑的设计阶段是减少建筑在建造和运行过程中产生碳排放的最佳时机。在成本溢价不到1%的情况下,可实现最高减少46%的建筑前期隐含碳排放。
  • 减少建筑隐含碳的手段具有多元性。其中,优化预拌混凝土工艺、选择低隐含碳的饰面材料、采用低隐含碳或固碳的保温方式,是零成本减少隐含碳最有效的措施。而采购回收利用率较高的钢筋和结构钢材、选择低隐含碳的玻璃产品,及减少结构的材料用量等方式,则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低成本建筑减碳途径。
  • 除碳减排外,减少建筑隐含碳还有助于在多个领域创造价值。这其中包括但不限于,降低项目成本、减少材料提取、制造和运输方面的能耗,确保建筑获得新的全生命周期绿色建筑认证,及改善提高空气质量与公共卫生水平等。

基于这一系列行业洞察,落基山研究所对中国建筑隐含碳减排的挑战和机遇点进行了深入分析,识别出建筑寿命短、建材需求量大、政策法规不完善、缺少数据支撑、上下游各环节存在脱节等主要挑战,并提出相应建议:建筑领域要实现减碳,应推动行业减少不合理拆除、实现精细化发展;鼓励行业采购绿色低碳建材、普及绿色设计理念;持续完善碳建材采购政策、隐含碳排放规范体系,并建立更全面的建材产品碳排放数据库。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建筑师徐全胜在会上发表主旨演讲,并表示:

“建筑碳排放必须结合建筑全生命周期、建筑相关全产业,通过协同创新与整合细分市场的需求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建筑减碳。落基山研究所为我们带来了更多国际视野下的建设减碳策略,特别是对于建筑隐含碳的控制,给设计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双碳发展研究院院长李丛笑发表主旨演讲,并表示:

“作为国际性智库,落基山研究所为我们引进了很多国际大型企业碳减排经验。我们认为,建造活动已经走出工地围墙之外,进入了与高端制造业、IT业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必须从建筑全寿命周期角度审视,以产业链思维统筹范围一、范围二、范围三的排放,开展碳排放限额为导向的一体化建造方式。”

论坛圆桌讨论环节,参会嘉宾围绕”建筑行业降低隐含碳的机遇和挑战”和”低碳建材采购的机遇和挑战”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具体话题涵盖: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减少隐含碳的难点、循环经济视角降低隐含碳的机会、培育低碳市场的成果和经验、低碳建材采购政策、低碳标准的发展与挑战等等。

落基山研究所常务董事兼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婷女士表示: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减少建筑隐含碳已经成为一个紧迫而关键的问题。行业应抓住隐含碳减排这一低成本高回报的减排机遇,加快低隐含碳建造方案的广泛应用,并在此过程中充分推动上游建材生产至下游设计、采购、运输、建造、拆除等各环节全产业链的协同作用。落基山研究所将致力于通过应用系统化能源转型的解决方案,与合作伙伴一道,助力行业释放协同化脱碳的巨大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