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2日

助力铝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建设及国际互认 落基山研究所发布《铝产品碳足迹核算及报告方法学——基于国际实践》

2024年10月21日至10月24日是中国国际铝业周,期间,落基山研究所与中汽碳(北京)数字技术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绿色产品评价中心共同发布《铝产品碳足迹核算及报告方法学——基于国际实践》(以下简称《方法学》)。作为“中国铝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平台”的重要支撑和成果之一,《方法学》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深入对比并研究了国际上较为主流的铝产品层面碳足迹核算及报告方法,在这些方法间寻求最大共识,以期为相关碳足迹核算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比性等提供有效的参照,助力我国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

电解铝行业是我国工业领域碳排放的重点行业,其碳排放约占整个有色金属行业的64%,全国碳排放的4.5%。未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铝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展,其消费量也将呈现上升趋势。近年来,建立统一规范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推动碳足迹国际衔接与互认日益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23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强调了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对绿色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以及对碳达峰碳中和的有力支撑,并将推动碳足迹国际衔接与互认作为重点任务之一。2024年5月,生态环境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要求完善国内规则、促进国际衔接,建立统一规范的碳足迹管理体系,推动规则体系兼具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被视为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的“任务书”和“施工图”。

此次,落基山研究所联合中汽碳(北京)数字技术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绿色产品评价中心,深入研究了碳排放核算的国际通用原则和框架,以及铝行业组织等发布的行业特定方法,寻求这些方法间的最大共识,开发了本《方法学》;三方开展了广泛的相关方意见征询和工作组讨论,对《方法学》进行精进完善,力求《方法学》中的核算方法、关键指标选取和应用符合中国铝及上下游行业的实际情况。《方法学》将助力铝及其下游企业的信息披露,实现产品碳排放水平的透明和可比,并帮助广大需求侧企业更好地理解铝产品的碳足迹,通过采取相关措施减少供应链中的碳排放。

在《方法学》基础上,落基山研究所还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展铝行业和汽车等下游行业的铝产品层面碳足迹核算试点工作,将核算方法以及相关指标应用到企业的数据收集、核算和采购决策过程中,验证其可行性与有效性。

以下为《方法学》涵盖的主要内容:

1. 固定的比较边界

《方法学》提供了固定的核算边界,确保具有不同业务范围和产品结构的铝企之间的产品碳足迹具有可比性。固定核算边界涵盖包括上游在内的整个供应链的排放密集的关键工序,覆盖了铝产品碳足迹中的大部分排放。

2. 废铝的信息披露

《方法学》综合主流观点,对废料的定义进行统一,明确了废料含量的计算方法,以此来提高废料和再生铝相关的信息透明度,促进生产效率,并提高消费后废料的回收利用率。

3. 排放的透明度

《方法学》提出应单独报告原铝部分的排放强度,以帮助下游采购方更精确地评估铝产品中原铝部分的排放水平,从而激励电解铝的减排行动。《方法学》还提出,应使用双重报告方法披露废料中的隐含碳排放,这将有助于采购方全面了解消费后废料的使用情况,以此来刺激消费后废料的回收。

4. 电力相关排放

《方法学》对绿电的使用提出额外性、区域支持和长期承诺等参考原则,并对绿电采购的决策优先级进行推荐,以激励电解铝生产企业在电力脱碳中发挥推动性作用。

5. 数据质量

《方法学》提出应明确披露现场数据比例,确保与国际上的探路者(Pathfinder)框架相一致。

落基山研究所常务董事兼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婷表示:“我国是全球第一大铝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铝行业的低碳转型及其对下游产品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必将成为全球供应链运转和贸易往来中的重点考量因素。《铝产品碳足迹核算及报告方法学——基于国际实践》立足国情,在国际通用方法的基础上融入中国的独特经验和实际需求,也为推动相关规则的国际互信做出贡献。通过《方法学》等系列研究工作,落基山研究所期待与合作方一道,为我国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提供支持,助力构建全球清洁、繁荣的零碳共享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