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9月04日

俭朴而富饶

2008-09-04  经济学人网站

卢安武数十年前就开始追求资源效率,远远领先于大众对于此概念的认识。如今,他的设想正在成为现实。

Sep 4th 2008

Published on The Economist

Illustration by Andy Potts

现在,卢安武应该是全世界上最崇高的人。并不仅因为他用自己的能效设想在科罗拉多州斯诺马斯的山上建造了自己的家,更因为当今世界的能源和气候问题之严峻,使人们最终认识到资源效率、能源创新和一体化设计的重要性——这些都是他在近40年前就开始提倡的原则。

长久以来,作为自然资源研究智库落基山研究所(RMI)的创始人,卢安武一直就像荒野中的孤独之音。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卢安武就第一次提出了气候 变化可能对人类带来的潜在威胁,但他的倡议一直被人们所忽视。1976年,在能源危机最严重的时期,卢安武在《外交》杂志的一篇文章中表示,我们的世界最 需要的并不是新能源供应,而是提高能效。但这一想法在当时遭到了能源行业和政治势力的无情打击,而他所提出的通过“软途径”走出能源危机的提案也被否决。 在传统意识形态下,能源使用和经济增长具有紧密关联,任何不同看法都被视为危险且幼稚的。

然而历史最终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在高油价以及提倡能效和节约的公共政策联合驱动下,在美国70年代石油危机后期能源使用就逐步与经济发展脱钩。而 且最为关键的是,这种现象并没有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这也证明了卢安武曾饱受争议的观点是正确的,即经济增长和绿色发展是能够携手共进的。基于这一经验, 再加上近期全球能源价格震荡,各大企业和政治领导人都开始认真思考能源效率的重要性。

卢安武本应感到欣慰,但现在一些回应80年代的言论却又破坏了这种认同感。他认为,主要问题在于,人们将70年代能源危机归咎于能源供应短缺。他表示: “人们总想知道如何获得更多能源,并为此不惜任何代价,却不能反思:‘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利用能源,为什么我们在使用能源时如此浪费?人们使用能源究竟是为 了什么?’”

这个问题也涉及到他在能源辩论中最主要的贡献之一。他始终坚持认为,公共政策的目标应当是确保“能源服务”供给充足且价格合理,而不是聚焦于能源本身。就像他最喜欢举的两个例子:能源能让我们喝上冰镇啤酒和洗上热水澡。只要重新思考能源使用,而不是一味地补贴电厂和开采石油,公共政策就能使技术保持中立,也能让消费者的需求通过需求侧的方式去满足,前提是要证明这些方式的成本低于采挖和开发新能源。

看到三十年前就已失败的关于供给侧的论点至今仍活跃于能源界,卢安武感到非常担忧。就像近期布什总统做的一样,罗纳德·里根总统曾以令人半信半疑的国家安全为由,拨出巨款来支持国内成本高昂的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卢安武称,这一政策注定会被市场上同期兴起的能效技术风潮所击败。70年代居高不下的能源价格到80年代中期大幅下跌,这使当时很多油田的开发投资宣告失败,昂贵的油气项目让位于新能源发开项目。卢安武表示,这正是因为“能效是见效快速的资源,它总能第一时间展现效果。等到新的能源供应进入市场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反而破坏了市场平衡。”

呼应80年代观点

他预计,类似美国的情况还会在全球其他地方发生。他发现,类似此前的高能源价格和公共政策(这次是在各州层面上,因为布什领导下的联邦政府对任何绿色产业都不支持)的组合再一次推动了社会对发展能效的需求。他计算过,2005年前的十年间,美国人民所享受的能源服务增量中,超过四分之三来自能效提升,而非新增能源供应。而与此同时,国会却在石油、天然气和核电方面投资了大笔资金。美国2005年能源政策法案中,此类供给侧开发的费用高达800亿美元,该法案被约翰·麦凯恩称作是一部“照顾到所有说客”的法案。

他预测随着油价下跌,这些投资失败的可能性正在攀升:“经济基础不可能长期维持这样的高油价。”他认为油价降至40美元一桶并不会影响沙特人的舒适生活,而他也并不相信流传甚广的“石油峰值论”以及我们很快就将用光石油的论调。在他看来,“石油峰值论”在某些方面已经背离了人们所追求的主题。他认为,我们全社会无论如何都应该一起努力摆脱对石油的依赖。他在最近出版的《石油博弈解困之道》一书中指出,只要方法正确,在向更安全、更清洁的能源世界转型过程中,我们甚至还能够获得经济利益,而这要归功于全新的创新绿色产业的发展。

这一说法明显与卢安武的观点自相矛盾,并引发了其它各种对他的批评。那么,如果油价真的大幅下跌,真会让世界追求能效的趋势再次付诸东流?另一种批评声音是,卢安武在积极宣传让“NEGAWATTS”(他对节能量的称呼)更便宜和更具利润的同时,他低估了那些根深蒂固、资金雄厚且高速运转的石油和煤炭企业为改革带来的巨大阻力。此外,他在宣传此言论时所使用的大量图表和数据也遭到了广泛批评,在这些数据中,有一些被认为计算结果不明,甚至难以理解。

对市场力量的热衷使卢安武成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环保勇士

卢安武否认了这些批评声音,但市场仍有些许疑虑。虽然能源专家喜欢谈论革命和快速变革,但历史经验表明,能源市场的转型通常是非常缓慢的。能源行业势力庞大且历时长久的资本积累给予企业极大的权力来维护其既有资产并拒绝创新。而汽车和石油产业对公共政策有着异乎寻常的强大影响力,这可能是被卢安武低估了的一个因素。确实,当被问及能源政治时,他引用了童年时期在美国首都的经历,讽刺道“我在很小的时候就逃离了华盛顿。”

即便是他的一些仰慕者也承认,那些批评他使用晦涩而冗长图表与数据来迷惑和诱导受众的人还是有一些道理的。一位著名能源专家曾描述卢安武是“60%纯粹的天才加40%的万金油推销员”。另一位权威人士则表示:“当卢安武做出一项预测时,不要近距离仔细推敲数字。我们应该退后一步来看到他总体的设想,然后你会发现他常常做出的对未来的洞察是无人能及的。”

但如果接下来石油价格真的出现大幅下跌,究竟会不会彻底地抹杀所有清洁能源革命所做的努力?这毕竟是80年代油价下跌后所发生的事。石油价格十多年来一直维持较低水平,这使得政府不再关心能效政策。相反,油耗较高的汽车和运动型多功能汽车(SUV)大受欢迎。美国售出新车的平均燃油经济性跌至20年来最低。但卢安武认为,这种情况不会再次发生了,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二是9-11事件后对世界能源安全的忧虑。

当亚当·斯密遇到瑞秋·卡森

此外,卢安武认为其它一些原因也使今天的能源危机不同以往。他认为,80年代和21世纪市场的一个很大不同点在于,“当今资本市场已经不再那么容易上当了。”另外一个不同点在于技术创新的速度。他非常惊讶地看到,有大约100个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赛者都参与了Automotive X Prize大奖(为清洁、高能效汽车设计设置的1000万美元大奖)的争夺,并且有几十家汽车公司正在努力研发新的设计。

卢安武相信,“今天创新技术的强度与多样性已远远超过80年代。”一个原因是科技的进步,包括纳米技术、电池或计算机技术等。而在他看来,另一个原因则是科研本身变得更加具有生产力,而这要归功于开放性、网络化和全球化的创新氛围。

对于今天的创新浪潮,还有一个令人乐观的原因。上一次清洁技术浪潮主要是由政治上互相关联的一些组织主导,依靠政府发放的资金;而本次发展浪潮则主要由一系列“无形的”私有资金发起,包括风险投资人、天使投资人和私募股权基金等。他认为这样的投资更具有针对性,成功率也更高。

与很多环保人士不同,卢安武一直相信市场的力量和企业家精神。首先,市场能够淘汰那些时髦但不实用的技术。他所领导的落基山研究所也不仅仅是智库,也是其理论的实践者。为此,他凭借自己各种创新理念建立了其他单独运营的创业公司。

其中就包括超轻混合动力汽车中心(来自于一种轻量型高能效汽车的设计理念),Fiberforge(超轻混合动力汽车中心的分支机构,向汽车供应商提供碳纤维部件)以及Bright Automotive(开发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有望在一年之内上市)等。他们就相关领域已研究了近20年,而世界汽车产业到今天才开始致力于开发插电式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和超轻车身等技术。

对市场力量的热情还不足以让卢安武成为一个充满绿色能量,经常出人意料的环保勇士。他解释说,如果利用可再生能源加热洗澡水,并将废水回收利用,那么他完全可以洗一个无限长时间的热水澡。虽然很多人都认为运动型多功能汽车(SUVs)是浪费能源的车辆,但他却用最初的超清混合动力汽车概念设计了一辆SUV。他指出,与绿色环保车辆对立的是糟糕的设计、低效的发动机和燃料,而不是SUV汽车本身。他甚至不喜欢别人称他为环保人士,坚持称他自己更喜欢“跣足褐衣优雅而节俭地生活”。

对于自己的观点这么多年来一直被忽视甚至被嘲笑,还招致批评者的非议,是不是很令他感到郁闷?卢安武笑着承认道:“是的,我的想法有时确实需要十到二十年时间慢慢发酵,才能被大众接受。”

尽管现已六十岁高龄,但卢安武并不打算放慢脚步。这位斯诺马斯的智者仍在忙碌地探究新想法,即使历史证明这些创新需要一些时间才被广为接受。请在未来十年到二十年对此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