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17日

优化绿电采购决策 助力企业探索碳中和路径

《企业绿色电力采购机制中国市场年度报告:2021年进展、分析与展望》正式发布

2022年3月17日 北京-今天,落基山研究所发布《企业绿色电力采购机制中国市场年度报告:2021年进展、分析与展望》。报告对2021年中国市场绿电采购机制的趋势及挑战进行追踪解析,梳理分析了10余项行业政策、40余项省级政策及多个绿电相关认证机制。

 

2021年,在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下,中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市场快速发展,迎来全面平价时代,相关政策措施进展对企业绿电采购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以绿电交易开启试点为例,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引导绿电消费,有助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提高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并对新能源的消纳及新型电力市场的建立发挥积极作用。自2021年9月开市以来,多个省份积极开展绿电交易。根据报告梳理,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有25个省份允许绿电参与电力中长期交易。

为了帮助市场参与主体快速了解市场,并作出绿电采购相关的有效决策,报告对现行的五种可再生能源采购模式进行了追踪分析,节选如下:

  • 可再生能源电力中长期交易(直购电)

随着绿电交易的全面铺开,绿电有望成为电力市场中常态化的交易品种之一,所能覆盖的电源技术及市场主体范围也将迎来新一轮扩大。目前该模式仍处于试点阶段,市场规则存在差异化,未来不确定因素可能增加。

  • 绿色电力证书(绿证)

无补贴绿证凭借其在价格上的明显优势,在未来仍会是认购方的主要选择。除绿证外,当前国内市场上还存在多种绿电消费证明,因此急需相关部门建立市场对标机制,以便市场参与主体捋清各证明间的关系。

  • 分布式市场化交易(隔墙售电)

作为实现平价上网的重要途径之一,分布式市场化交易仍需与中长期交易市场、现货市场以及服务市场更好地进行融合。这一模式受阻于过网费的定价和结算等因素,整体进展比较缓慢。

  • 直接投资集中式风光项目

由于补贴延缓,部分集中式风光项目亟需开拓资金渠道,为企业买家直接投资这类项目创造了机会。考虑到这一类项目普遍具有更高的交易复杂性,企业需要构建更有针对性的内部协调机制以应对项目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

  • 场内分布式风光项目

从资源最优利用的角度出发,许多企业会选择优先利用场内资源开发分布式项目来满足部分绿电需求。与此同时,在光伏整县推进试点的带动下,更多可再生发电企业得以进一步探索多元化的商业模式。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分布式项目无法发行绿证,因此企业无法使用该类绿证来声明环境权益所属,也无法通过此类绿证来获取收益。

伴随着企业绿电采购机制的拓展和增加,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将使用可再生电力纳入其长期战略目标当中。考虑到企业在做出绿电采购决策时所面临的复杂政策环境,报告认为,企业在做出绿电采购决策时,可遵循以下四个步骤:

  • 制定目标:在了解政策背景和市场情况的基础上,企业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及意愿,制定或调整绿电使用目标。
  • 梳理自身情况:企业基于自身用电情况、用电特性进行总结,并结合企业目标和经营状况,预估在绿电使用上可投入的预算。
  • 采购方式评估:梳理市场现有的采购方式,结合政策要求和自身条件,在企业内部筛选出可满足参与条件的采购方式。
  • 内部决议:企业内部沟通审核,对环境权益附加协议等绿电采购重点内容进行商讨,尽可能规避双重计量风险,以此来获取管理层的认可和批准。

落基山研究所常务董事兼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婷女士表示: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企业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将有助于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落基山研究所发布企业绿色电力采购系列年度报告,旨在通过梳理最新政策措施和市场机制,为企业在中国市场进行绿电采购提供策略建议,助力企业碳中和目标。我们将持续参与探索符合中国发展特点的绿电市场,助力推动企业绿电采购行为,为中国和全球碳减排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