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2023回顾:气候领域的十二个重要进展

2023年是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的一年。从利比亚、巴西的洪水,到加拿大、希腊、意大利等国因高温引发的森林火灾等等,无不给人们的生活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但与此同时,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也在不断升级,在过去的一年内取得了很多鼓舞人心的进展。以下是气候领域的12个重要进展,让我们对清洁和繁荣的未来充满希望。(排名不分先后)

全球清洁能源投资创历史新高

2023年,全球对可再生能源和其他清洁能源技术的投资有望达到1.8万亿美元,较2022年增加5000亿美元。落基山研究所近期的一项研究表明,随着太阳能、风能和储能装机的不断增长,全球的电力系统已经进入了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逐步远离化石燃料已经是大势所趋,这表明电力部门对化石燃料的需求已达到顶峰,到本十年末将直线下降。

中国树立可再生能源里程碑

2023年,中国新增太阳能和风能装机容量有望达到创纪录的230吉瓦,是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三倍之多。自2022年以来,中国的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增长了近50%。今年6月,中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首次超过了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为确保每年新增太阳能和风电装机保持高速增长,中国已经加速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今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修订了《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强调了电力需求侧灵活性对支持电力系统清洁化发展的重要性。落基山研究所也在今年发布了电力需求侧灵活性系列报告,以助力需求侧资源在促进太阳能和风电装机持续高速增长、保障电力安全稳定运行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气候法案影响已超预期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通过一年后,其影响已超过了早期的预估。2023年,该法案为清洁能源领域带来了3,720亿美元的新增私人投资和超过21万个新工作岗位,同时为制造业创造了近5万个新工作岗位。到目前为止,该法案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传统上倾向于支持共和党的地区。

交通电动化势头迅猛,电动汽车销量持续快速增长

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达到历史新高,占全球汽车总销量的近18%。其中,中国市场的增长尤为引人注目,仅上半年纯电动汽车的销量就超过了340万辆,占全球总销量的55%。截至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总销量达到了830.4万辆,市场占有率达到30.8%,持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在美国,电动汽车的年销量有望首次突破100万辆。与此同时,电动自行车的需求也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截至目前全球总销量已经超过4000万辆,超过了电动汽车的总销量。在印度2023年销售和上牌的所有新三轮汽车中,电动车所占比例超过了50%。另一方面,卡车的电动化转型进程也在逐渐加速,根据落基山研究所近期的研究和分析,目前的电池和车辆技术已经能够支撑绝大部分场景下中型和重型卡车的电动化转型。电动汽车的广泛应用为化石能源的替代创造了巨大贡献,目前,全球电动汽车的应用每天都能减少150万桶石油消费量,随着电动汽车的大规模普及,2023年这一数字预计将增加至180万桶。就连芭比和肯也加入了这股电动汽车的热潮。

化石燃料不再是航班的“必需品”

11月,维珍大西洋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使用100%的可持续航空燃料从伦敦飞往纽约,开创了历史先河,落基山研究所的两名员工在这架航班上见证了该历史性时刻。12月,中国大陆首个使用可持续航空燃料的商业货运航班完成首飞,为航空业逐步实现零碳转型奠定了重要基础。这种由植物和废弃物制成的燃料能够减少70%的碳排放,并有助于有效控制飞机在飞行过程中产生的凝结尾迹及其对全球变暖的贡献。

钢铁和铝行业迈向绿色低碳

过去一年,金属行业的供给侧和需求侧都在发力推动可持续发展。为了促进低排放金属产品的需求,全球的头部企业共同参与了“可持续钢铁买家平台”,提出了多达200万吨的近零排放钢铁需求。此外,落基山研究所与四家头部银行共同发布了“可持续铝融资框架”,助力银行衡量和披露其贷款组合中与铝相关的排放量。落基山研究所还编写了《钢铁产品碳足迹核算及报告指南》,并与关键利益相关方如中国钢铁、汽车企业开展了测试,以帮助钢铁企业披露其产品的排放情况,推动建设低排放钢铁的需求市场。

全球绿色建筑法规加速推进

过去一年里,全球绿色建筑法规的发展加速推进。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通过了全美首个针对商业建筑和学校的隐含碳规范(落基山研究所协助制定了该规范)。纽约州成为美国第一个以立法形式要求所有新建建筑使用电力的州。美国25个州的州长承诺到2030年安装2000万台热泵。美国华盛顿州通过了建筑法规,要求新建住宅以节能方式供暖和制冷。美国马萨诸塞州通过了一项全国首例裁决,加快了该州实现供暖电气化的速度。中国也在持续推进高品质绿色建筑建设,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将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国家标准《零碳建筑技术标准》公开征求意见,正式标准预计明年出台,是建筑和区域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的重要基础,对落实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碳工作具有支撑作用。北京市通过《绿色建筑发展条例》,推动建材绿色供应链建设。

减少甲烷排放成为焦点  

甲烷是全球排放量第二大的温室气体,在大气中仅留存12年左右,但是其单位排放产生的气候效应更强。减少甲烷排放是迅速减缓变暖的最具成本效益的气候战略之一。在COP28期间,50家大型石油公司承诺到2030年将其业务活动中的甲烷排放量减少到接近零。彭博慈善基金会出资4000万美元支持的一项新倡议将提供数据、透明度和问责制度框架来帮助这些公司实现这一目标。世界银行还启动了一项基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开展甲烷监测和清除计划。今年11月,中国生态环境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提出针对能源、农业、垃圾和污水处理领域采取减排措施,这一战略作为中国首份甲烷排放控制顶层设计文件,对甲烷控排起到关键推动作用。落基山研究所也在COP28上发布了最新报告《多维度推动能源领域甲烷控排及利用》,为控制甲烷排放的积极措施提供建议。

储能技术飞速发展

2023年,全球储能系统的装机量达到创纪录的42吉瓦。美国今年前三个季度就有4.5吉瓦的电池储能系统投入使用,而中国仅在2023年上半年就安装了8.7吉瓦的电池储能系统。与此同时,印度正投资4.52亿美元用于电池储能系统,为首都德里地区270多万用户提供服务的公共配电公司BSES Rajdhani Power Limited已签订了其首个电池储能系统项目合同。

全球企业加速碳中和行动  

全球前两千家上市企业中承诺净零目标的企业从个位数快速增长到近千家。全球最大的上市公司中有三分之一以上制定了净零目标。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40%的企业开始开展碳中和行动。在过去一年中,由于CBAM等国际贸易规则开启以及全球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全球企业价值链,即供给与消费、上游与下游,呈现全链条联动、协同增效、深度减排的趋势。中国已有超过30个央国企提出了双碳目标,中国企业在技术部署、碳管理方面的行动持续增强。落基山研究所也在COP28上发布报告《企业碳中和:战略选择、行动框架及最佳实践》,助力企业全面理解双碳行动、加强碳中和技术部署和碳管理。

氢能逐渐“绿”化  

绿氢(即使用可再生电力电解水产生的氢)的产量和装机量正以指数级的速度增长。自2022年5月以来,全球绿氢产量已增长了2.5倍。欧盟计划到2030年进口1000万吨可再生氢,这引发了各大洲开发商规划绿氢生产设施的热潮。与此同时,美国为其“区域清洁氢中心”计划挑选了七个项目,每个项目将获得1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且即将发布新的绿氢税收抵免指南。截至2023年11月,中国在建及规划绿氢项目装机合计达到36吉瓦,总投资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

全球进一步重视气候公平问题,启动损失和损害基金

在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开幕的第二天,包括中国在内共代表全球70%粮食生产力的134个国家签署了《关于韧性粮食体系、可持续农业及气候行动的阿联酋宣言》,明确强调农食系统对于实现巴黎协定气候目标至关重要,亟需加快适应和转型,并提出一系列目标和行动,包括在2025年之前将其充分纳入国家自主贡献等关键政策工具以及加强相关金融支持和创新等。这标志着农食系统正式进入国际气候合作的中心舞台,体现了公平转型在新一轮气候行动中的核心位置。此外,在COP28上,各国领导人做出了一项历史性的决定——同意启动损失和损害基金并对其注资。损失和损害基金将为气候脆弱国家提供资金援助,有关该基金的细节已经讨论了十多年。会上,阿联酋和德国分别承诺捐助1亿美元,美国承诺捐助1750万美元。